质押权生效要件是什么 民间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1-03-22浏览: 19
//质押权生效要件是什么
生效要件是什么意思?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生效的必要条件,具体就是说,已经成立的合同,只有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够产生法律的效力。那么,关于质押权的生效要件,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质押权生效要件是什么?
一、质押权生效要件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不同的权利质权设定和生效要件是:
(1)以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未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不能以票据出质对抗善意第三人;以公司债券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未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也不能以债券出质对抗公司和第三人;
(2)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从登记之日起生效;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规定;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以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3)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二、可以质押的权利有哪些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四百四十条 【权利质权的范围】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一)汇票、本票、支票;
(二)债券、存款单;
(三)仓单、提单;
(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六)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今天,通过小编对于质押权生效要件有关内容的介绍,我们已经明确了哪些权利可以被用来质押,对于质押权的生效要件我们也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权利,其质押权的生效要件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不能混为一谈,更多相关问题您可以咨询五律天津律师。
//民间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有何不同
现在人们都不会手头放很多钱,要么投资理财产品,要么索性放银行。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资金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民间贷款或者存单质押贷款方式来获得资金。那么可能很多人会问,民间贷款存单质押贷款两者有何区别?现在就让五律小编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什么民间贷款?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二、什么是存单质押贷款?
存单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贷款银行签发的未到期的个人本外币定期储蓄存单(也有银行办理与本行签订有保证承诺协议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具的存单的抵押贷款)作为质押,从贷款银行取得一定金额贷款,并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信用业务。
三、两者有何区别?
存单质押贷款本质上还是银行贷款,民间贷款是区别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即通过民间组织或企业按双方约定的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放贷方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贷款方短期的资金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放贷方也可以由此取得中间收入而盈利。
1、贷款要求不同
银行贷款通常对借贷人的要求较为严格,通常是不允许存在着较高的贷款风险的,而民间借贷不同,只要借贷人有一定的还款能力,不管借贷人是银行黑户或是收入较低,基本都是能办理贷款的。
2、贷款利率不同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收益和风险都是相对等的,也就是说,若贷款门槛较低的话,那么为了保证风险,通常贷款是利率就会较高,而银行通常要求较为严格,为此,在贷款利率方面都较低。
3、放款速度不同
因为银行贷款要求严格,为此审批流程也会比较复杂缓慢,自然放款也就较慢,而民间借贷向来只需借贷双方签订好有关贷款合同后,就可发放贷款了,速度十分快速。
事实上,如果借款人的个人资质情况比较好,可以首要考虑银行贷款,而如果借款人的个人资质情况比较糟糕,又急需用钱,则可以考虑民间借贷。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存单质押贷款本质上是银行贷款的一种,而民间贷款是指民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民间贷款存单质押贷款两者在贷款要求、贷款利率和放款速度上都不同,选择哪种贷款方式,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声明:本文内容是五律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咨询我们客服反馈问题,我们将按规定核实后及时处理,谢谢配合。